学术讲座:中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发布者:梁丽发布时间:2021-07-08浏览次数:279

学术讲座:中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2021年7月7日,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教育部新闻传播类本科教指委委员王关义受邀为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师生开展了一场题为“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线上学术讲座。讲座从人类发展史、中华文明史、中国革命史、建党百年的辉煌历史以及社会个体发展进程中出版业的卓越贡献导入,从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和致信祝贺《中国日报》创刊40周年的重要精神及其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思想出发,带着建党百年的自豪与自信和新百年新征程的担当与憧憬,对当前中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动因、现状、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全景式梳理分析,并基于发达国家出版业发展启示和中国本土出版业发展实际,引导师生对中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为师生提供了一场学术大餐和思政盛宴,其中浸透着中国出版学人深刻的忧患意识和执着追梦的责任感。

王关义教授认为,从全球来看,出版业数字化转型顺应了信息化革命浪潮,是大势所趋。从国内来看,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VR、AI等新技术广泛深入应用和数字经济的异军突起,本土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业已成为必然,即国民阅读方式巨变的必然结果,适应数字出版组稿、编辑、印制、发行等流程数字化再造的必然要求,出版企业提升盈利能力的必然选择。政府虽然为引领和驱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给予了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但从数字化出版物占比、数字出版技术投资比重、技术来源、技术合作、数字版权保护、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维度来看,中国当前的出版业数字化转型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其中存在四个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即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落后意识薄弱,数字版权执法力度不够,数字出版人才与技术短缺,商业运作模式不成熟。

王关义教授认为,发达国家出版业数字化发展带给我们启示在于,发展数字出版对当下传统出版产业而言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革命”,而是一场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驱动的“救命”行动,既要真正打造“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更要将数字出版融入出版全流程各环节,融入出版人的思维习惯和业务实践。在此基础上,中国出版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应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版权保护方式由模糊向清晰转变,尤其要提升数字版权保护的力度和清晰度;二是人力资源由纸质出版人才向数字出版人才转变,改革大学出版专业课程设置,采取“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加强数字出版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多角度、多层次合作办学,提高人才培养开放程度;三是盈利模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加强增值服务创新、版权运营和精准广告投放。转型在于追求高质量发展,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社会效益显著、出版物与出版服务水平高、供求关系相对平衡、出版资源与要素被高效利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深度融合、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强大。

互动环节,王关义教授就学界与出版业界的合作模式、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博弈与协同、融媒体时代的出版业走向、新文科背景下出版专业建设与卓越新闻出版人才培养等提问,充分耐心解答了师生疑惑,学术讲座圆满成功。

此次活动作为人文与传播学院系列学术讲座之一,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党建+业务”双融双促双提升的重要环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教育的深化与具体化。参加此次学术讲座的有出版、广播电视艺术、企业文化与伦理等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和相关专业教师,讲座全程由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马持节教授主持。

(通讯员:2020级出版硕士 曹婧 史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