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粤知三四,掂过碌蔗

发布者:区健求发布时间:2021-09-05浏览次数:138

       粤知三四队就各位队员所居住的地区分成了四个小分队,分别在广州、深圳、惠州和茂名四个地区以及线上讨论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该团队的主题为从典型城市代表探究广东商业活动及粤商精神文化价值

       深圳,又称“鹏城”,是一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同时它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是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的经济特区。作为广东省的副省级市、超大城市,深圳的发展中也蕴含着“创新、开放、兼容并包”等粤商精神文化价值。

        7日上午,深圳分队到达了深圳华强北商业中心,实地考察了高科德电子市场,华强电子世界以及振华数码城三处数码元件市场。三处数码元件市场均于1998年正式开业,顺应深圳改革开放时代潮流,此三处市场主要经营各种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数码应用技术的四大类产品,同时也售卖一些基础电子元件,既有商用元件也有生活电器。

        对于生意情况的采访,根据成员随机抽取采访的几位店家告知,由于疫情原因,许多线下的店家开始经营线上销售,表面上电子市场内的“人气”减弱了,但实际上由于电子产品上的商业客户往往黏着性很好,批发拿货也只认熟识的店家,同时由于线上销售是年轻人所喜好的方式,不但没有被疫情所带来的经济萧条所伤害,反而还开拓出了一片新的市场。

        8日上午,深圳分队拜访了华强北商业街周围的零散手机配件商户,华强北电子市场的营业总面积较大,容纳商铺较多,但是许多店铺却空无一人,部分商铺也提前关门了。

        8日下午“粤知三四”团队深圳东门分队冒着暴雨来到了东门老街。东门老街是一个集美食、商业(尤其是服装批发产业)、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圈。

       美食方面,这里有东门极具代表性的美食街——东门町美食街。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各样的美食。不同地方不同种类的美食奇妙地汇合在同一条街里,粤商精神文化中的“兼容并包”在这样一条汇集中国各地美食的美食街中得到了体现。深圳东门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见证了深圳发展历史的美食文化建筑就是位于东门西华宫二楼的麦当劳,它也是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麦当劳。它的引入是蕴含着“开放”的粤商精神文化的体现。

        商业方面,东门有着深圳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服装批发城。服装城极具特色,走道较为狭窄,每个店铺店面也很小,充分利用了每一个空间。仅用一个狭窄的空间就能够能人们充分的观察服饰的品牌、特征、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意。

       文化方面,在实地探访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东门保留了许多的古建筑,如西华宫、东门世纪钟等;精神文明方面,深圳戏院就坐落于这条步行街上,同时罗湖区文化宫也位于此。为东门老街增添了许多精神文化的色彩。

       广州北京路是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一条集文娱商为一体的街道,是广州市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日均人流量约40万人次,节假日更达到60万人次以上,高峰值达百万人。其周边区域有秦番禺城遗址、秦汉造船工地遗址等十多个朝代的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这一区域虽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但其中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不仅创造了国内外城市建设中罕见的历史景观,同时也造就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12日,为进一步探索粤商文化,我们广州分队前往北京路进行实地调研与访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一带有许多字画铺子,我们先后采访了两家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店铺。通过采访我们得知,近年来生意并不景气,疫情期间尤甚,那些精美绝伦的字画作品和绣品背后的手艺其实是历经艰辛才传承下来,他们一直在坚持着弘扬祖宗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精华。据采访对象所说,这一带许多字画店铺,此前都是古代为读书人卖文房四宝的。进入近现代以后,买文房四宝的人逐渐少了,便改卖做建筑装饰用的字画,如此,大家的生意才得以顺利延续,不过仍有一些老店铺会在卖字画的同时坚持卖笔墨纸砚,似乎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执着的坚守。

     随后,我们在采访对象的指引下前往老字号一条街,这里的确有多种多样的特色美食。我们在仁信老铺品尝了芋圆双皮奶、红豆双皮奶、绿豆沙、凤爪等美食。正宗的双皮奶是这家店铺最大的特色,本店并未设置茶水,然而顾客们都十分默契地会点一道双皮奶以代替茶水,心照不宣。并且,此店铺也没有专门备纸巾给客人,据说是为了最大程度保留从前的店铺面貌——旧时人们以手帕擦拭清洁。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商业的内容形式也许有所变迁,但其中蕴含的文化与精神永存,且历久弥新。每家老店铺,辛苦经营几十年,久经风霜,会随着时代做出改变、推陈出新,但总有自己始终坚守着的一些文化或精神不会改变,并也将影响后世。我们也应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推动商业焕发新活力。

      茂名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区三大国家级经济区的交会处。从茂名市建立以来,商业中心一直在向东扩南移,从当初以建在油城三路和红旗南路交界的茂名百货大楼为商业中心,到后来以茂名物资大厦和随后的茂名大厦为商业中心,到如今东汇城华侨城,东信时代广场等商业圈分区域并存。时代一直在发展,而文化是一直贯穿始终的。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受到商圈与时代的影响.

      12日下午三点,茂名分队来到了彭师傅——一家专注簸箕炊三十年店铺里。店铺在一条小巷子里,不深,即使是在非周末日,店里也有几位客人,在店里时不时会响起美团接单的声音。

      在小分队的采访中,店员提了两次网上订单,“疫情期间影响肯定是有影响的,但还是会开店,并且通过非堂食与外卖的方式进行。”“现在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过来吃,早上人比较多,也有很多年轻人是以网上订单的形式进行购买的。”

       在提及工艺时,店员说,以前的工艺是手磨的也就是用石磨磨制的,但是那样需要请人,店大了,自己做不了那么多。现在科技在发展,什么都是向科学发展的,所以现在都是用电石磨的多。

       这家原本位于天桥底下的店,由于城市发展,城管抓的较严,便开店在了华侨城商圈的附近。三十多年来,老板有着对于簸箕炊等茂名特色小吃的执着,甚至成为中央电视台特别推荐地方美食之一。从小摊到开店,从开店到开展外卖服务,一切都随着时代在发展。商圈在变动,商品种类在变多样,外卖平台变多,加入平台的店铺变多,一切都在随着时代在改变,在发展。而不变的,是对着自己做的行业的热爱与坚持。

     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至今1400多年,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简称鹅城。东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处在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带,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

       16日上午,惠州分队3名成员前往惠州老城区水东商业街和西湖步行街,走访当地老字号商户,了解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惠州地区粤商产业发展态势,并积极为传统老行业振兴建言献策。

    水东街有一家老字号店铺——朱记食店,在老街营业已有20余年,店主是位年近60的老阿嬷一人经营店铺,采用现做现卖的营销模式,制作着惠州传统小吃阿嬷叫、炸鱼粄,产品单一,菜单只有四种却深受附近街坊以及游客的喜爱,畅销时间段在早间和晚上以及节假期间。受访者是店主的儿子,店主准备食材时儿子帮忙看店,除去帮忙打包食物小伙子只顾低头打游戏,对于传统小吃的制作传承还有食品店的未来发展方向似乎无暇顾及。

       我们又走访了一家位于老街翻新之后仍在经营的一家玩具店。这家店具有三十年的历史,店主前后与两任丈夫共同经营这家玩具批发店。

       老街翻新前原是集市,街上人来人往热闹烟火气十足玩具店的销量可观。可是店家阿姨透露因街道建设为新型商业街,街道出入口设置路障,分派保安拦截禁止有过路车辆,加上外围街道抢占客流量,曾经忙碌拥挤的集市街区变得冷清空旷,正如实践调研队伍观察到的,除了少许熟客大街几乎空无一人。老玩具商店也面临着经营困难,生意惨淡的现状。

       在新老交替的过程中,新生的商业广场往往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如同前面提到的经营了很久的老水东街与外围新建的水东街一样,仅隔一街,热闹程度却两极分化。新生的商业广场虽然有许多的知名店铺入驻,生意火爆,但是却少了那种文化的传承,不像老街一样充满人文情怀。

       此行中,团队深入了解了不同地区的粤商文化精神以及各地的商业活动现状,还体会到在新老交替过程中商人的传承与坚守以及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在粤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不仅要注重现代商业的发展,还要注意那些经营了许久的店铺,他们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粤商文化的物质载体。希望政府在发展现代商业的基础上能够保护原有的商业活动,让粤商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