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堂】如果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怎么办?

发布者:梁丽发布时间:2021-10-10浏览次数:739

社会心理学

生存,必定少不了社交。社交路上,难免总会遇到分歧,遇到误解。面对他人对你的评价时你的态度又是如何?有的人会恐惧,有的人会接纳…… 

 

这是是很多人常常会遇到的问题,但其实这便是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书《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情境作用于你,然后你对情境做出归因”这种具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思索、影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 

 

正如作者戴维.迈尔斯在《社会心理学》前言中所写的那样:“我希望以一种充满热情的方式去解释社会心理学。”能让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佳的指导性书籍。相信读完这本书,思维也会更加明朗,面对社交,心中更添一份沉着。

 

你是否有过下面这些情况?

 

你准备了很久很充足的演讲,但是当你站在台上的时候,别人的窃窃私语似乎都变成了让你感到焦虑的动作;

 

你在全班同学面前,被老师点名批评了,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有种抬不起头的感觉;

 

你加了心仪对象的微信,是否战战兢兢地不敢发出任何消息,只是因为害怕对方对你的印象会大打折扣……

 

如果你有过这些经历,我也要告诉你,我也有过。

 

1

为什么这些经历会发生

在我们的身上呢?

 

 

   原来,我们每个人都在做着一个叫“印象管理”的事情。我们都希望自己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尽量不要留下坏印象。

 

   但是,区别在于有的人会过于敏感,而有的人会过于迟钝。过于敏感的人,则会导致压力的产生。压力的产生,一般人会认为是外界环境导致的。可是,我们大多数压力的产生,是“由内心产生,而非外界施加的”。

 

2

 

为什么这么说是内心产生的呢?


 

以被老师批评这个例子来说:

 

1.被老师批评了,

2.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不好的学生,

3.会不会被他们看不起?

4.我还是不要去见他们了。

 

   在这个场景里,1是外界的事情,2-3则是我们内心世界,4则是我们采取的行动。

 

   那么,要做出4的这个最终行动的必要条件是2-3要成立。然而,事实是2-3这些推论很难站得住脚。

 

3

那么,为什么我们内心世界会产生出2-3这些观点呢?

 

 

   这就要涉及一个概念了——“自动化思维”说白了,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戏”

 

   什么是自动化思维呢?

  

   我们可以先从它的对立面来理解——“控制思维”,指能够主观干预和掌控下的思维。那么可以推导出,自动化思维就是指,我们不能主观干预和掌控下的思维。

 

   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苦恼,都是受自动化思维所产生的。

 

   假如你是一位员工,然后你遇见了你的老板,你跟老板打招呼,但是老板并没有理你。

 

   这时,你有没有感觉到脖子上有一丝凉气。你会忍不住想:是不是老板讨厌我了?是不是老板要开除我了?是不是年终奖要泡汤了?

 

   最后,你可能整天提心吊胆,然后工作出现差错,直到你的老板真的把你开除了。

 

   大家这时候可能会想到另一个著名的东西——情绪ABC理论。这个理论由阿尔伯特-艾里斯提出,而自动化思维则是由阿伦-贝克提出。这两个人,共同开创了一个重要的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大家可能觉得自动化思维有点像情绪ABC理论里面的信念,也就是那个字母B。

 



那么这两个理论,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可以这么说,自动化思维是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而情绪ABC里面的信念,则是自动化思维的核心

 

   还是举回跟老板打招呼的例子,你心里有一个信念:我最近的工作做得很差;然后在一个场景下—-老板不理你,这个时候,你的自动化思维就发挥作用,产生一连串不好的想象,从而让你陷入了消极情绪里面。

 

   简单的说,一个刺激源,在结过自动化思维和情绪ABC里面不断放大和加工,直到让你产生消极的想法。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选择了自动化思维这个模式了?为什么不是选择控制思维呢?

 

   这里又要涉及另一个概念:认知偏差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很出色的短跑运动员,经过一场车祸了,双腿残废了,慢慢的,他变得抑郁。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子:

 

   在短跑运动员的信念B里面:我必须一直不停地跑下去,这样才是一个出色的人。然而,车祸,失去了双腿,与前面的认知产生了偏差,这时候他就会产生一连串自动化思维,认为没有了短跑人生也失去价值,最后患上了抑郁。

 

   其实,真的没有了双腿就一事无成吗?

 

   不,尼克胡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还没有四肢呢。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本质上,也是一样的。

 

   在 2005 年的一篇论文中,阿尔伯特·艾里斯提出了三种由认知偏差形成的「核心信念」

 

   他认为,正是这三种信念,导致了我们跟别人交互中,绝大多数的烦恼。

 


这三种信念是什么呢?

 

 

· 1. 无论任何情况,我一定要完成重要任务,并得到他人的认同,否则我就是一个不值得尊重、不值得被爱的人。

 

· 2. 无论任何情况,别人一定要公平地对待我,否则他们就是卑鄙无耻的小人。

 

· 3. 我所处的任何情景,都要依照我要的方式进行,立即满足我的欲望,且不会要求我付出太多东西。否则我就无法容忍。

 

   所以,这一切的自动化思维,都是来自认知偏差。

 

   既然自动化思维如此的不好,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种不好的自动化思维呢?

 

1.识别和记录自动化思维。



   任何时候,当你产生不良和负面的情绪时,问自己: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并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

 

2.检验真实性



   自动化思维的一切推到,都只不过是猜测,并不一定真实。因此,你下次可以去尝试一下,去检验其中的一两条,看看是不是为真。

 

3.用控制思维替代自动化思维。



   既然面对了某一种情况,最好的办法不是让自己陷入某个情绪里面或者猜测里面,而是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办法,这才是正道。

 

4.积极的自我对话。



   试一试:每天临睡前,记录下自己这一天中做得好的事情,得到的赞扬,以及一点一滴的进步。然后,时时翻看。

 

 

一切烦恼都源于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解铃还须系铃人,

解决一切烦恼的源头,还是在自己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