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6日晚,由共青团广东财经大学委员会、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创意文化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主办,共青团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工作委员会、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承办的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诗歌朗诵晚会暨“考验如火,淬炼真金”诗歌大赛颁奖典礼在我校佛山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在这个晚上,我们收获颇丰,感受到了广财学子与祖国命运共振,心系祖国的热烈感情。
莅临本场晚会的嘉宾有: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党委副书记钟智、广东财经大学党委学工部副部长陈发荣、广东财经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张鹏程;人文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于万红、副书记林强、副院长张琼;国际商学院副院长王宇晖;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主任许峰、中文系党支部书记胡玉兰、中文系副主任李立林、田忠辉教授、傅明根教授、向柠副教授、学院团委书记陈天赐、辅导员杜智远、柯佳佳老师。特邀评委嘉宾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副校长、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吴作歆先生。
“考验如火,淬炼真金”诗歌征文比赛,自2020年10月启动以来,得到了我校在校学生、校友的广泛关注和踊跃参与。大赛共收到参赛诗歌作品113首,经过校内外资深专家、诗人的严格评选,最终产生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33名。
序幕致辞
人文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于万红作晚会序幕致辞,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晚会主题,谈了自己的对学习教育认识。他认为诗歌作为一种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意识反映出来的文化形式,“历史真切地存在着,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历史、把中国民族的传统意识、我们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的历史,更好地描述出来。”
颁奖及朗诵
首先颁发的是微诗大赛获得的优秀奖。由中文系主任许峰副教授、中文系教工党支部书记胡玉兰教授上台为获奖作者颁奖。
《淬炼成钢,守吾家国》朗诵
第一轮颁奖礼之后,由马莹莹、陈梓泓两位同学对获奖作品进行朗诵。诗歌的美不止落于纸上,还可以通过声音的传颂被感知。
广东财经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张鹏程,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琼教授上台为三等奖获得者颁奖。
《石,陨》朗诵
接着由九位同学为我们带来三等奖优秀诗歌朗诵表演。朗诵者的声音时而激昂,时而低沉,带我们走进抗疫诗歌中所描写的悲欢离合。
由人文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于万红,广东财经大学校党委学工副部长陈发荣上台为诗歌大赛二等奖获得者颁奖。
《拭金》《满江红抗疫》朗诵
随后,三位同学为我们带来了二等奖优秀作品的朗诵表演。诗歌之中的情感在朗诵者抑扬顿挫的节奏中传递着。
朗诵结束后,人文学院民舞队带来了民舞表演《书简》。舞者们随着背景音乐翩翩起舞,收获掌声阵阵。
《书简》落幕,晚会来到一等奖的颁奖典礼,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党委副书记钟智、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吴作歆上台为他们颁奖。
《莺啼序疫情感怀》《追光者》朗诵
《我听见》朗诵
一等奖颁发完毕,现场掌声雷动,随即七位同学带来了精彩的一等奖优秀诗歌朗诵表演。
点评环节
朗诵表演之后,晚会的特邀嘉宾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吴作歆先生对微诗大奖赛作品进行点评。吴作歆先生从同学们作品的优点与不足两方面进行点评并给出建议。他认为,本次比赛命题诗歌创作难度很大,特别是这一次是针对抗击新冠疫情战斗的主题创作,技巧与情感表达的交融相对考验作者的功力。他很欣慰,在国家重大事件中和民族应对危难的历史上,同学们的诗歌没有缺席,以诗歌这种文学形式激昂斗志。吴作歆先生肯定了同学们的作品中的爱国意识,从同学们作品的优点与不足两方面进行点评并给出建议。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感谢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对我的信任,再次邀请我承担此次比赛的评委工作,这是我第二次担任广财大诗歌大赛的评委。回想起上次站在这个讲台上发言,还是2019年11月,仅仅一年多时间,风云突变、恍若隔世,新冠肺炎疫情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截止昨天,全球累计感染人数超过1.3亿人次,累计死亡超过286万人,在这一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面前,我们感到人类的渺小和无助,德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阿多诺曾经说过:“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也是不可能的”,虽然新冠肺炎是天灾,不是人祸,但是我依然感到了言说的困难。所以,此次的征文比赛,以抗击新冠肺炎为其中一个主题,我想能够很好地看出当代大学生对这一重大事件的理解和看法,我在大家提交的作品中,看到了感同身受的苦难、心系苍生的悲悯和作为抗疫优等生——“中国人”的国家民族自豪感,通过担任这一次比赛评委,我欣喜地看到,诗歌并没有在这一重大事件面前“失语”、它并没有丧失观照现实的能力,它给予悲痛的人群以抚慰、给予抗争的英雄以讴歌、给予胜利的前景以鼓舞,它既是柔软的、又是坚强的,这是诗歌在巨大伤痛之时存在的明证,也是诗歌人文价值的充分体现。刚才,同学们已经朗诵了参赛作品中的一些优秀之作,下面按照组委会的要求,我对获得一等奖的作品进行简单的点评:
一、《莺啼序 疫情感怀》(2020级汉语言文学1班梁丞浩)
梁丞浩同学的《莺啼序 疫情感怀》获得了一等奖,实属不易。因为这是一首古体词,古体诗词的形式难以表达现代题材,所以在现代题材的征文中,能够获奖的古体诗词,都是凤毛麟角。“莺啼序”本身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词牌,结构与句式均极为繁复,字数也达到200多字,而且全诗都压仄声韵,所以写起来真心不容易,这些挑战,梁丞浩同学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而且全诗能围绕“疫情”的主题,层层设喻抒情、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缺点是直接描写疫情、抗疫的句子少(这确实是古体诗词的难处),我读完的感受就是“绕”的有点多了,另外有些字句也略为艰涩生僻,读起来有点“隔”。
二、《追光者》(2018级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班冯欣)
这是一首现代诗,现代诗竞争激烈,通过初选进入决赛的作品就有113首。《追光者》对主题的把握比较到位,直接写了抗疫英雄,这是征文比赛,必须对主题准确把握。冯欣同学并没有概念化的表达这个主题,而能够用形象化的语言、意象的营造、细节的描写来表现,比如开始写疫情突然出现的时候,她是这样写的“乌鸦集结的那一天/天空的明星坠落/最北的漠河冰块也碎裂/融化的雪水嚎啕/儿童唱起挽歌”,这里用了“乌鸦集结”、“明星坠落”、“冰块碎裂”等意象,深刻地反映出疫情的突然和恐怖,写抗疫英雄的时候,也没有喊口号,而是说:“用满腔的忠诚/和未知/做一笔交易/沉默的追光者向前/摁下请战的红手印”,细节感和情节性很强,全诗均颇具镜头感、画面感,能够直接唤起读者的共情,对现代诗的组织形式、节奏、修辞等能较为熟练对掌握和运用。
三、《我听见》(2020级汉语言文学二班黄珏)
《我听见》也是一首现代诗,作者黄珏同学通过诗歌的形式,让我们再次回到疫情的“当下”,从开始的返乡过节的喜悦,到疫情出现、抗疫过程、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一个又一个情景重新呈现,让人有再次身历其境之感,作为一种特殊的记录方式,诗歌记录下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并且以文字的方式让其得以升华,在一个巨大的事件面前,选取一些小的片段来进行陈述,并籍此引导大家产生“在场”感,可以说这一首诗的成功之处,毕竟“宏大叙事”不适合大多数的写作者。作者的表述方式也非常形象细腻,如“新闻联播里主持人播报着疫情好转的消息/严肃的嗓音中偷藏不住欣喜”“一盏盏逆行的车灯亮在空旷寂寥的车道上/为迷失了方向的人照亮了归途”,这样的句子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现力。此外,全诗6个小节均以“我听见”开头,一方面起到一种回环反复的效果,另一方面又增强了诗歌的在场感。
四、现代诗的不足之处(对大部分作品来说):
从大部分应征的作品来看,存在的仍然是老问题,语言比较僵硬、张力不足、缺乏弹性、表现形式单一。其中,“喊口号”的作品不在少数、毫无形象和细节感的“抒情”甚至“煽情”的作品也不少,而且就算是获奖作品,大部分在语言上也还是比较生硬,不能明显体现语言的创造力、表现力和生命力。诗歌是最高级的语言艺术,诗歌的语言是诗性的语言,不是大众话语、不是政治口号、不是宣传标语、不是新闻联播、不是情感宣泄、也不是思想的堆积。诗歌不需要标准答案和标准表述,诗歌的语言必须是跳跃性的、个性化的、富于形象的、有张力结构的,它需要对生活进行一定的“疏离和超越”。诗歌的语言必须对抗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使用的惯性。希望同学们能够多读诗、多写诗,提高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以上是我的一点肤浅的体会,说的不对的,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后来你成为牧民 赶来云海繁星
脚旁驮岁月的白驹
将漫生春草嚼咀
当你站于隆冬爱河边 俯身朝下望去
有人破冰做你 一生倒影
你会凝视他 如同另个自己
直到你的热泪都化作潮汐 爱即永恒汛期
最终你所历风雪 开遍梅花鹿背脊
落日坠成腕上胎记
来世便凭此再遇
当你仍是虔诚滋养着 参天铁树的泥
有人做撼动你 一生马蹄
你会信奉他 如同整个奇迹
直到悬河千言汇入那句——
“爱你是我的壮举。”
紧接着由田忠辉教授为本次大赛作点评,他点出了读诗的重要性,文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形成传统,希望学院诗歌朗诵晚会这个活动品牌能够传承下去。田忠辉教授总能以他儒雅的文人气质感染着身边的人,在他的言语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他对中文学子的关心与爱护。
点评嘉宾张琼教授对同学们的作品表达了赞赏和肯定,特别对一等奖作品《莺啼序·疫情感怀》作深入点评,她对大一的学生能选用如此高难度的词牌填词表示赞赏。点评中她分享了自己年轻时学习文学的经历,她建议同学们坚持文学梦想,并在诗歌创作加强韵律学习,指出同学们的诗歌作品还有打磨空间。
落幕
《沁园春雪》朗诵
人文声乐表演
大合照
紧接着,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四位同学专门为晚会带来了激情澎湃的毛泽东诗词朗诵,把晚会推进高潮。
随后人文声乐队为大家领唱《我们都是追梦人》,更是将同学们的情绪调动到极致。
最后,人文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林强作晚会活动小结发言。林强认为,“人间四月天”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文学意象,来自校内外的同学校友和老师们聚在一起“种诗”,用诗来讴歌生活,用诗振奋人心,凝聚天下的美好。校院联合、校校携手,举办文化品牌活动,把人文情怀和精神撒播在大学校园每一个角落,贡献人文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人文智慧与人文能量,呈现“人文的四月天”。林强宣告“人文与传播学院2021年学术文化节”正式启动。
至此,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诗歌朗诵晚会暨“考验如火,淬炼真金”诗歌大赛颁奖典礼圆满结束。气象万千,人文日新,我们在不断的传承和创新中走向更光辉的的未来!这一次“考验如火,粹炼真金”诗歌大赛将要落下帷幕,但是我们还有新的开始!
采访环节
采访吴作歆先生
采访于万红书记
采访钟智书记
会议结束后,记者采访到了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吴作歆先生。他表示自己对此次参赛作品中的《莺啼序·疫情感怀》印象最为深刻,几位老师都觉得这个词牌是非常罕见的,一个年轻的大学生能够在这个词牌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契合这次征文的主题是非常好的。他认为想更好的唤起青年人的爱党觉悟,可能偏向朗诵的诗歌更好。
记者还采访到了于万红书记。他对这次晚会报以了相当大的赞赏,具有思想政治性,也充分展现了时代性。同时由于诗歌是高水准的艺术创作,所以无论是诗歌的创作还是朗诵,还是专业教师的点评,都非常优秀。他还对同学们给予厚望,希望同学们更多的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号召结合起来,不仅是对艺术有所追求,对时代精神也要有所追求。
钟智书记在采访中表示,正值建党100周年时,学院举办诗歌朗诵和颁奖大会有重大意义。本次活动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思想引领作用,二是文化引领的作用,三是给予了同学们展示自我的平台。钟智还提到,希望同学们多结合时代精神去创作更多更好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