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
经学院审核,拟评选出“双百工程”创业类“校级重点项目”有2支,“校级项目”有4支,“院级项目”有6支;学术类“校级重点项目”有11支,“校级项目”有14支,“院级项目”有31支。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示。
本次评选属于学院初评,校团委将组织专家对各学院推荐的项目进行重新复核,重新评审,各学院申报项目最终立项名额以专家评审意见为基础,结合学院上一学年“双百工程”项目中期管理情况及结项结果确定,最后有个别项目会存在调整更新,特此告知。
创业类校级重点项目(2支)
序号 | 申报作品名 | 负责人 | 指导 老师 |
1 | 花甲在线——国内“以老养老”互助社区的探索者 | 卢金燕 | 冯婷 |
2 | 新媒体营销视域下图书产业衍生开发的路径和效力 ——以广东经济出版社为例 | 高佳悦 | 童雯霞周畅 |
创业类校级项目(4支)
序号 | 申报作品名 | 负责人 | 指导 老师 |
1 | 清晖谜史—岭南文化加持的实景剧本杀 | 孙慧颖 | 张军华 |
2 | 由内而生——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瓶内画与当代主流文化相结合的新潮品牌 | 林杭 | 邹洁 |
3 | 扶摇直上、智绘瑶乡—打造非遗IP,赋能乡村振兴 | 张桦钰 | 张明羽 |
4 | 扶“评”攻“艰”小程序——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的大学生校内信息整合平台 | 林俊嘉 | 郑臣喜 |
创业类院级项目(6支)
序号 | 申报作品名 | 负责人 | 指导 老师 |
1 | 智创连山—文创电商新发展,共筑连山非遗路 | 郑泳丹 | 吴雁 |
2 | “校才宝”小程序——优质校园人才信息平台,打通校友企业与在校生沟通桥梁 | 王露露 | 王燕子 |
3 | 莓创意工作室——以网络为基础的个性化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 陈思桦 | 朱戈 周畅 |
4 | 发展绿色亲子研学,助力“幸福+”乡村 | 廖佳琪 | 莫光木 王茜 |
5 | 青少年毅力培训营——走向成功的核心素养 | 黄静满 | 邹起寿 |
6 | 民营出版公司的建立与运营 | 缪行健 | 周畅 |
学术类校级重点项目(11支)
序号 | 申报作品名 | 负责人 | 指导 老师 |
1 | 文化生态视阈下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路径研究—以潮绣为例 | 郑思彤 | 余来辉 |
2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服务对独居老人的影响对比和改进策略研究——以佛山市和潮州市为例 | 曾梓铉 | 顾江霞 王坤 |
3 | 新媒体视域下构建乡村“农产品+民族特色”文创IP设计与推广创新研究——以潮州市文祠橄榄和畲族文化为例 | 沈家琪 | 冯婷 |
4 | 基于内容分析的虚拟主播粉丝评论文化研究——以哔哩哔哩平台为例 | 林国良 | 余来辉 |
5 | 元宇宙生态下电视剧的空间创作研究 | 周高尖 | 周敏 |
6 | 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报道话语构建策略——基于《人民日报》相关报道文本分析 | 黄佳墁 | 许哲 |
7 | 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以“无忧养老”模式为例 | 江咏珊 | 余人 余来辉 |
8 | 寻遗古法造纸,传承岭南文脉——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村落内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路径研究 | 周俊怡 | 张明羽 李镓 |
9 | 乡村振兴战略下祠堂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广东潮汕祠堂为例 | 林薇 | 许哲 |
10 |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老年群体数字化生存困境及解决对策——基于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调查研究 | 黄晓琦 | 余人 |
11 | 性别美学视域下“泥塑”粉丝的亚文化研究 | 韩雨薇 | 马持节 |
学术类校级项目(14支)
序号 | 申报作品名 | 负责人 | 指导 老师 |
1 | 乡村振兴背景下茶旅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以潮州市凤凰镇为例 | 黄少青 | 李立林 刘彬 |
2 | 医养一体的智能家居发展前景路径探讨 | 林依霞 | 郭昱琅 |
3 | 红色家风的研究及其推广——以革命“三谭”为例 | 蔡曼妮 | 黄少芬 冯婷 |
4 | 数字化生存背景下数字反哺行为的代际差异——对子代和孙代的比较分析 | 沈颖仪 | 周善 余来辉 |
5 | 影视作品在武术非遗文化中的传播研究——以佛山咏春拳为例 | 程洁婷 | 傅明根 黄素娟 |
6 | 红色家风在新时代下的价值与意义——以邓禹家族为例 | 刘晓彤 | 黄少芬 冯婷 |
7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自梳女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以顺德均安沙头村为例 | 麦卓颖 | 王文捷 吴伟仪 |
8 | 新媒体时代促进城乡居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路径研究 | 贤丽梅 | 余来辉 |
9 | 乡村自媒体短视频视域下县域形象传播与叙事策略研究 | 郭爱琳 | 余来辉 |
10 | 如何推广普通话之宣传方式研究——可视化路径现状与创新研究 | 张梦香 | 向柠 柯佳佳 |
11 | 基于身份认同建构的“粿”文化参与式传播研究 | 郭雪敏 | 余来辉 |
12 | 多元文化融合视角下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研究——以阳江市蓝袍村为例 | 黎欣子夜 | 张丽凤 |
13 | 粵剧文化资源创新模式研究——以线下资源和流量平台传播为例 | 杨子滔 | 代智敏 |
14 | 粤港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策略研究——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例 | 颜锧漓 | 吴雁 |
学术类院级项目(31支)
序号 | 申报作品名 | 负责人 | 指导 老师 |
1 | 《泰泉乡礼》古籍点校研究 | 邱君玉 | 张琼 |
2 | 媒体融合赋能少数民族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湘西苗族蜡染为例 | 吴佳倩 | 余来辉 |
3 |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州荔枝产业创新性发展路径的探讨 | 邓舒允 | 李立林 |
4 | 大学生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的心理动因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 曾捷 | 余来辉 |
5 |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使用与文化适应研究—以广州高校为例 | 乃斯布热拉·阿卜力米提 | 余来辉 |
6 | 流变与思考:元宇宙概念与数字广电的交往 | 邸嘉伟 | 王文捷 |
7 | 现代化背景下潮汕普宁英歌舞创新发展路径探索与实践 | 陈凯恩 | 李立林 孙艳阳 |
8 | 国家认同视域下粤港澳祠堂文化价值与传播创新研究——以广州市黄埔村四大宗祠为例 | 肖树基 | 吴献举 余来辉 |
9 |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级议事协商机制创新研究--以陕西省18个试点村落为例 | 舒家奎 | 徐晓刚 罗聪 |
10 | 数字赋能传播,讲好湾区故事——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粤港澳区域文化认同构建 | 夏琳玲 | 傅明根 |
11 | 融媒体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的传播效果研究——以广东财经大学《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为例 | 梁金贤 | 黄厚珍 |
12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农村建设模式探索——以广东清远连樟村建设经验为例 | 邓智昊 | 黄厚珍 |
13 | 从年轻人的态度论潮汕拜神文化的现状与发展 | 陈郑琳 | 阴迎新 |
14 | 何香凝家风精神的传承与影响研究 | 周冰红 | 黄少芬 冯婷 |
15 |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网络热词使用现状及影响研究——以广东财经大学为例 | 陈彩银 | 李立林 |
16 | 网络空间治理背景下提升网络辟谣效果策略研究 | 王佳 | 余来辉 |
17 | 红色传承:新时代下新主流电影的情感传播 | 随思雨 | 叔翼健 |
18 | “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我们这十年》用“人民视角”讲好中国故事 | 李玥婵 | 王燕子 |
19 |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解析职场观察类真人秀节目 | 李露洁 | 王文捷 |
20 | 党的二十大视阈下主流媒体内容与传播发展探析 | 韩博菲 | 王文捷 |
21 | “大吴泥塑风土情,非遗匠心承国采” | 陈梓旸 | 王楠 杜智远 |
22 | 注意力经济时代广告策略对大学生价值观及其消费动机和行为的影响机制 | 吴忧 | 王姝君 |
23 | 新时代语境下网络短剧的创新与发展 | 刘颖 | 王燕子 |
24 | 媒介情境论视域下出版从业者的角色再定义——解析纪录片《书迷》 | 王玉洁 | 童雯霞 |
25 | 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商助农和企业发展电商的相关研究——以云浮新兴为例 | 赖卓燃 | 郑臣喜 |
26 | 新媒体视域下城乡信息差的问题研究——以农民进城务工边缘化现象为例 | 刘梓超 | 王楠 |
27 |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主题出版“走出去”研究——以金庸武侠作品的海外传播为例 | 王庆 | 文远竹 |
28 | 在后疫情时代中外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对比分析 | 叶嘉仪 | 王楠 |
29 | 论创新型地域性融媒体节目研究——以广东卫视《老广的味道》为例 | 沈永林 | 郭丽莉 |
30 | 数字媒介使用对农村家庭代际关系与家庭文化影响研究—以粤北农村为例 | 邵姿怡 | 陈瑞华 |
31 | 疫情对现下中小学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 谭宝怡 | 张琼 许峰 |
公示时间:2022年11月8日至2022年11月10日12:00
联系人:柯老师 联系方式:02084096921
如对以上推荐名单有异议,
请在公示期内电话或书面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