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编辑出版学高端论坛设有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论坛。12月24日下午,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论坛设两个分论坛同时进行。分论坛一由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鹏飞教授主持,分论坛二由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副院长文远竹教授主持。
图片分论坛一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执行院长陈丹教授在《服务文化强国,聚焦特色发展,打造出版人才培养的雁阵格局》中系统总结了目前传统出版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探索出版特色思政教育新模式、形成“出版+”学科专业新格局、打造以素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新体系、构建多元一体的出版人才培养新机制的解决路径。
上海理工大学编辑出版专业负责人施勇勤教授在《提高编辑出版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中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与成就,提出了产教融合办学与行业资源入校园的重要性。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崔波教授针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守正创新中的编辑出版一流专业建设: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中做出了回答。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出版与文化系主任邓香莲教授在《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新文科背景下的编辑出版实务教学体系建构》中提出要厚植编辑出版业务基础、创新实务类课程教学方式、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平台。
暨南大学文学院赵静蓉教授在《出版的守正与创新:对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中阐述了对当前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关于守正,应当如何贯穿出版本质,捍卫传统出版的核心;关于创新,如何建设好本专业,培养出社会和时代所需要的出版人才。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主任许洁教授在《中国特色一流出版学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中指出了教材在高等教育与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出版学教材选编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系主任刘洪权教授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与编辑出版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阐述了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背景、一流人才培养与编辑出版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创业型编辑出版学人才培养的空间和路径。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鹏飞教授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式出版学》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是出版学的核心课程与出版学中国特色的最主要表现,并针对当前出版学科所处的历史方位,提出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建构为核心的中国式出版学。
《现代出版》执行主编张国涛对未来编辑出版发展势头做出了美好展望,并向在座各位介绍了今后关于期刊的设想。包括期刊从现有的双月刊变为月刊,进一步加大数字出版、智能出版、主题出版、高质量出版等内容。
《中国出版》副主编杨晓芳对编辑出版学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表示接下来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办刊水平,同学术共同体的成员单位之间展开更为紧密的合作。
《出版广角》主编朱京玮总结本次论坛专家学者们的发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学术期刊要围绕服务二字,在出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当中发挥好作用。
《中国出版史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张玉亮介绍了中华书局之于出版学的三重身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其对于出版学科的研究价值。
图片分论坛二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赵均教授在《实践教学在编辑出版教育中的重要性》指出编辑出版学与出版业紧密的关系,并就学科目前主要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吉林工程师范学院人文艺术学部主任陈少志教授在《新文科背景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以编辑出版学专业为例》中就编辑出版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为什么要建设、怎么建设以及实际探索进行了阐述。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勇安教授在《实践逻辑与融合共建:关于编辑出版学一流专业建设的思考》中就专业建设中的学科理论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基于实践逻辑进行分析。
四川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王炎龙教授在《出版硕士全流程培养的实践思考》中通过展现四川大学编辑出版学硕士全流程培养模式过程,分享了关于人才培养方式的有效经验。
浙江大学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副总经理陈洁教授在《基于产学研共同体的出版人才专精化培养研究》中指出了编辑出版学人才培养专业化面临的问题,并就产学研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阐述。
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系主任杨金花教授在《编辑出版一流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反思》中论述了以建设数字实践教学平台作为抓手,进行一流的专业建设的原因以及做法。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与传播学院张军华教授在《媒介融合语境中图书出版转型趋势与出版专业人才技能素养提升》中从文化传播的角度阐述了关于出版转型等一系列有关经济、文化的深层次思考。
《出版发行研究》主编李建红总结了七位学者的发言亮点,指出各位专家的发言紧密围绕实践教学、精准化课程模块设计、跨学科参考、全流程培养、产学研模式一体化人才培养等出版人才培养的核心领域,干货满满。学术期刊也应进一步致力于把这些最新成果体现出来,促进学科的长远发展。
《新华文摘》编审刘永红从学术期刊的角度分析了出版专业的现状以及学术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他指出,出版学专业的C刊数量相对较多,发文量也较大。我们需要多思考如何更好地把数千年的出版实践转化为出版理论。在当前出版业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角色和地位。
《出版科学》副编审杨丹丹围绕出版学科建设的现实环境、近景目标和话语体系建设展开分享。她指出,出版行业走在了出版学科前面,不同高校出版学科建设周期和建设门槛各有不同,只有协调发展才能有更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