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岭长歌永常青,天鼓坚守传佳话

发布者:区健求发布时间:2023-07-30浏览次数:108

大山是有感情的


      驾车越过蜿蜒的山路,迈上一层层台阶,千年瑶寨的牌匾出现在眼前。这里是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也是世界经典乐曲《瑶族舞曲》的故乡。

每晚,这里都会举行篝火晚会。在表演者们的准备室里,他们正为了惊艳的演出而有条不紊的化妆、整理表演所需的道具。

台上曼妙舞姿随瑶族民歌戛然而止,跟随着主持人的指令,大家跳起属于瑶族篝火晚会的舞步。从头顶明月的角度看,大概是里外两圈不规则的圆围着跳动的火点,并以此为中心节奏性地缩小又扩大,扩大又缩小。

随着悠扬的瑶族的舞曲,观众们的情绪高涨。以人为绳,以手为结。即便素不相识,也能共享这份喜悦。被火光和人们的热情照耀的大山是炽热的。

 


瑶族舞曲的守护者们



瑶族长鼓非遗传承人唐大打大不公


第一眼见到阿公时,他的背佝偻着,几乎与地面形成九十度。头上带着瑶族传统的红盘头巾的他正在用铁器刮划出长木的芯,这是他每天制作长鼓工作中的基础步骤。阿公眉头紧皱着,认真地用铁钩一下又一下地把木头中间掏空,即使已过古稀之年,他的双手依旧厚实有力。阿公工作的地方也是他的家——1980年阿公在自家老房子里开辟出了一片宽敞的空地,成立了一间制作坊,开始专门制作瑶族长鼓。时至今日,长鼓已经成为他人生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大的、小的,刚具雏形的,就差最后一步的,各式各样的长鼓随处可见。他的家中处处是长鼓的痕迹。阿公对长鼓的珍视见微知著,为了防止老鼠啃咬长鼓制作的原材料,破坏珍藏的手工长鼓,阿公让二儿子带来一只猫崽养在工作坊里。

长鼓是一份骄傲,每把阿公做的鼓都印着他的名字。这是他的印记。这个是我的名字,唐大打大不公,我的鼓(上面)的名字都搞在这里给大家,外面的人(都)说要这个老人家做的哦,就是他们知道啊,(要问)做的好不好啊,(做的好的)就是我的名。阿公一边说一边拍鼓,传来浑厚的鼓声仿佛代替言语表达着排瑶非遗守门人的自豪。阿公抚摸着长鼓上用牛皮制成的鼓面,为我们介绍道:老牛的皮太厚了,拍起来声音不好听,一两岁的小黄牛最好



介绍完长鼓,阿公走到大厅挂着照片的墙边,指着照片中的年轻人说,这个(是)我的孙女,孙女在中山大学,我呢,跟她去过广州。这个是孙子,现在在当警察。阿公谈及他的后代时,原本佝偻的背脊好像渐渐挺拔起来。



大公的徒弟唐买社吊



不做心里不舒服,要做!唐大打大不公如今依然坚持着平均两到三天制成鼓。无独有偶,相隔不远的地方,也有一位匠人坚持着制鼓。文化是看不到的。我们无形的去做,无形的传承。这句话出自连南瑶族长鼓制作技艺传承人唐买社吊。

我们到达他的工艺坊之后,他身着精致华秀的瑶族服饰。他说采访的时候也要穿着瑶绣,这是瑶族文化的代表。访谈中得知,他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在追寻传承真理和前程的路上受到师傅的鼓励与支持;故2006年从珠三角离职回乡,创办了连南瑶族自治县名瑶工艺坊,专业从事瑶族长鼓、小花鼓、牛角等传统工艺的制作。由于传统长鼓不便携带,他通过所学技艺改良创新,将长鼓的长度从90公分缩短到了50公分。由此在传统长鼓的基础上开发出新代民间乐器——排瑶手鼓。

唐买社吊一年接待交流学习的人数近万,这其中不乏学校的师生。他希望能把非遗项目带到学校里去,学习钢琴,非洲鼓,这些都是外面进来的,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为什么不能学习当地文化呢?他用一句反问回答了他这么做的理由。在中国来说,学校是比较核心的力量,所以我们把它(长鼓)推到这个核心力量当中,发展更大的队伍。

一定要从非遗这块去走,才有支撑力,才有它独特的一个民族性的东西,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元素,这个是必须的、一定要有的联系,才能使我们瑶族文化更长远。在他看来民族性是瑶族文化不能脱离的。

像唐买社吊一样的青年传承人坚守的大山是充满希望的。



千年瑶寨篝火晚会负责人唐辉


千年瑶寨篝火晚会结束后,我们找到了牛角王”——唐辉先生。在接受采访时他有些紧张,与我们年纪相仿的他,是一位挂着羞涩笑容的大男孩。而他却已在舞台上表演烈火烧身以及喷火将近五、六年。他的表演,是将火把的两头点燃,然后飞快地将火把旋转起来,又或是从口中喷出半人高的火焰,火焰与他古铜色的肌肤相触,颇为震撼。

当问到他为什么不去外面闯荡,他的回答简单而纯粹。外面的那些空气和我们这边山里的空气完全是不一样的,还是我们这边的空气比较清新一点。”“这里离家近,离父母也近让人深感可贵的孝心。

他没有单纯把烈火表演当成一个谋生的手段,疲于应付。并没有因为日复一日的表演而失去了活力或者灵魂,依旧是用自己最饱满的状态迎接每一场表演,为观众带来快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辛苦危险占据唐先生的技艺生涯,他曾在两年前练习把肚子烧焦,但即便旁人都深感心疼,他也依旧是开朗地轻描淡写这些经历。

他说起选择留在这里表演的初衷主要是能给观众带来快乐,第一印象是能把瑶寨记在心里;第二个是让他们认为我们瑶寨一个独特的表演跟外面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他身上的热情和爽朗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他寄托了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愿意反哺大山,传扬瑶族魅力的质朴愿望。

像唐辉一样的民族文化表演者坚守的大山是明朗纯粹的。



不仅留得住乡愁还要承载年轻人的梦想


我们面向湾区青年发放了问卷,其中一道问题是是否认为清远连南瑶族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支持非常重要的人数占 26.52%,支持有一定重要性的人数占63.54%超九成的超高比例明在湾区青年心目中,清远连南瑶族文化是有必要进行传承和发展的。



但是摆在瑶族后代面前的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稍许尴尬的处境,瑶族人民也心知肚明。

阿公说起他的徒弟:他要打工,不回来啦。他去打工养他的家,在这里做长鼓养(不了)他,没有人要这长鼓,都没有钱养他的家。他得去打工才有钱养他的家。

 


唐买社吊说包括说我们现在为什么传承这个力度很难呢,因为我们的资金链不足。唐辉说表演团里的一些年轻人嫌我们这边的工资不够高所以他就想去外面闯。

这是很现实但是无可避免的问题,光靠一腔热血,是吃不饱饭的。



如何让年轻人更多地参与到参与非遗文化的发展中,江诚航作为清远市大学生雁归计划的成员之一,带领他的团队成功创办连州图书馆首家分馆——君和书院。在他看来要有/这个/一方面是势能的势,这个势呢,就是不断地去做宣传。像政府这边对我们大力的支持,我们齐心协力尽力去把这个事情做好。第二个/呢,是事业的事,我们如果有事业在,那年轻人在这边有事可做,他自然就有留在这里的理由。



收益和文化向来不是冲突的,如何让瑶族文化传承活化下去、创新得漂亮,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瑶族人民的殷殷关切。这需要源源不断的新兴力量加入进来,让传统在新时代散发出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