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绣广绣,广府名流。神功会景,官袍锦袖,荷包绣片,漂洋过埠......”流传已久的歌谣顺着大洋湿润的海风,穿过历史的尘烟来到我们面前。
身处广绣发源地之一的佛山,我们希冀从本土文化的土壤中追寻探索那默默淡出视野焦点的广绣技艺,打捞起那些遗失在时代浪潮之中的浩瀚星光。
广绣 Canton embroidery
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广绣与潮州刺绣合称粤绣,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和江苏的苏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2006年,广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且被作为粤绣的一种,归类于民间美术类遗产。
穿过洋溢着浓烈的本地文化艺术色彩和烟火气息的街道,当我们循着指引来到大楼中走廊尽头的一间工作室时,顿觉心神开阔、灵台清明。此处茶香袅袅,琴音悦耳,女子在黛紫色纱帘之后静心埋首、穿针捻线,构成一幅岁月静好的唯美画卷。在这里,世人习以为常的“快节奏”’的生活速度和深埋于“内卷”旋涡之中的焦虑被藏在了针线绣布之间难觅踪影,时间的流速仿佛也被按下了暂缓的按键。一切都显得悠然而恬静,俨然闹市之中横生的一处秀丽桃源。
这里,正是位于佛山禅城的劳氏广绣工作室。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劳氏广绣第四代传承人劳惠然老师与广绣这些年结缘相伴的灿烂岁月。
01 总有人间清风,填我年少一梦
“很小的时候,便常常仰着头看着大人们绣花,望着绣架上的布从空白到慢慢绣满图案,这大概就是我对广绣最初的印象吧。”
回忆起幼时与广绣的点滴小事,劳惠然老师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刺绣是劳氏家族传承的技艺,传到劳惠然老师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作为劳氏家族世代传承的技艺和事业,广绣于劳惠然老师而言,不只是一种古老而宝贵的传统技艺,更是与生俱来的家族使命和精神故乡。
劳惠然老师谈到,自己小时候调皮,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乐趣就是去摆弄那些放在绣架上的针针线线。对于刺绣这件事,她最初没抱着什么其它的想法,“闲下来的时候就会去绣一下呀,更多已经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了”。平淡朴实的话语不加修饰,却饱含着她对广绣的无限深情。
如今的劳惠然老师已是佛山市非遗刺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着《花团锦簇》、《年年有余》、《恋爱》等多幅代表作,作品屡次参加省市比赛并屡获优异成绩。曾经那个在花架下仰着头看长辈们刺绣的小女孩已经成为了一位刺绣大师,在一针一线中绣出属于自己的风采和图案。
02 奔赴心中所向,何惧岁月漫长
当世俗的霜刃凌空刺向瑰丽的美梦,站在时代和人生的岔路口上时,该坚持广绣技艺的传承,还是放下针线随大流走更稳妥的道路?劳老师用亲身行动向世界宣告:她的绣花针,拿起来便是一生。
在学习广绣的这件事上,落在旁人眼中或许显得稍显枯燥和无趣,但于劳惠然老师而言,却是一种生命之中难以割舍的乐趣和美好。然而,当年轻的女孩终于走出生活的象牙塔时,现实的生存问题便如同一座大山横亘在了作为传统手艺人的她的面前。
“改革开放后,广东地带受到工业发展影响,手工刺绣相比机绣在产能与价格上有较大劣势,更多的人选择从事更为稳定、安逸的工业。从那个时候起,光靠刺绣想要维持自己的生活是很难的。我妈妈其实并不同意我继续坚持这门手艺,她说太苦了。”回忆起坎坷的往事,劳老师流露出些许伤怀之感。作为女儿,劳老师完全理解母亲的一片苦心;但作为家族和广绣的传承者,她仍然难以割舍那份古老的技艺和深厚的情怀。
时代的浪潮如此迅猛而湍急,离开的人越来越多,从前儿时记忆中每家满户绣架和绣娘的盛况已然一去不返。在形势的催促下,许多人选择一往无前地在未知的领域开疆拓土,抓住时代的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在所有人都向着广阔的未来狂奔的时候,总得有人驻守不可缺失和磨灭的传统文化阵地,在奔腾的烟尘中将掩埋在时光深处的宝藏牢牢守护。劳惠然老师,正是选择默默留下来的人。
“那个时候,白天我出去上班,回家就继续绣花。”在一段时间的企业工作之后,她依旧无法放下对广绣的热爱和期待,还是回到了这条无疑漫长又稍显寂寥的道路。然而,对待传承广绣的这一人生事业,与其说劳老师是肩负使命式的沉重“坚持”,不如说这已经成为了她生活中的本能和习惯。正是这一种纯粹的热爱,让她几十年如一日地端坐在绣架前,悉心专注地绣出广绣之中历经岁月淘洗的文化意蕴和审美趣味,绣出惹人惊叹的绝世风华。
(充满岁月印记的绣花凳)
哪怕是十年、二十年、一辈子......她在人生的锦绣绸缎上,用金银线绣出世间最为朴素纯粹而又铿锵有力的誓言:无怨无悔。
03 生活孕育灵感,时代呼唤新声
事实上,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迅猛进步的今天,依靠手工技艺出奇制胜的粤绣受到机绣、电脑绣的严重冲击,市场萎缩,生存困难,迫切需要扶持和保护。不仅如此,如何丰富创新广绣题材和技法,让传统广绣在保留特色风采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平和的姿态重返大众的视野,也是需要广绣传承人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劳惠然老师也一直在探索应对的方法和道路。比如运用广绣技艺制作衣服、包包、耳环、发夹、围巾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亦或是参与礼品包装和服装等设计工作......生产的各类绣品也是越小越精,能够适应大多数人的实际需求和购买能力。让广绣能够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潮流舞台,而不再被辉煌的过往束缚于高台之上,锁于笼阁之间,才是发展的前途和要义。
另外,在吸取传统广绣优秀的技艺基础上,劳惠然老师融合各种针法,成功创造了“劳氏广绣”独特的“多材合一构成法”,为广绣发展创新作出贡献。在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工作方面,独创的《劳氏广绣体验套装》为广大民众接触、学习、了解广绣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
作为文化领域的从业者,劳老师也习惯于做生活的有心人。当我们问起她摆在橱窗里的一副融合了莎士比亚元素的刺绣作品时,她谈道:“这是在书店里看书的时候偶然得到的灵感,那时便在想是不是可以将二者融合起来。”在她看来,每一个作品都离不开我们的生活,很多时候创作都来源于在日常生活小事之中得到的灵感。
生活本身,其实就是一种美的艺术;而广绣则是一种具象化的美的表现形式。在科技发达的如今,广绣传承者们依旧没有抛弃技艺之中核心的创作方式,便是坚持手绣。在劳惠然老师看来,机器绣出来的作品终归生硬而呆板,而手绣出来的结晶则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和思考,带有无法复制的温度和灵性。而这,正是传统手工艺的迷人所在。
04 纵使风雪满怀,披星戴月而来
谈到劳氏广绣未来的发展,劳惠然老师也浅谈了一些突出的问题:人手少、学员少、资金缺乏、没有专业团队的运营支持......尽管前路困难重重,但劳老师依旧会在摸索和创作中继续将劳氏广绣的品牌坚持运营下去。
另外,她认为现在愿意学广绣的年轻人并不多,广绣的传承缺乏充分的新鲜血脉。主要的原因自然还是最基础的生计问题,另外还在于许多人对广绣的了解实际十分欠缺。于是,她便经常参加大中小学的宣传活动,希望借这些机会向更多人展示广绣的独特魅力,通过讲解和展示让人们对广绣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拥有更深入的理解。而在学校的宣传活动中,她也惊喜地发现很多孩子在这方面有特别的天赋。“很多孩子的思维都很活跃,想象力也很丰富,我给他们上课的同时,其实我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劳惠然老师说。
除了参加学校的宣传活动外,劳惠然老师还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南庄紫南服务中心夏令营、粤港暑期实习计划周末文化体验营、文化遗产日展示活动……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能够尽己所能宣传广绣,推动广绣的发展和传承,于劳老师而言,辛苦在所难免,但更多的是甘之如饴的笃定。
图片来源于“劳氏广绣”微博
在日常生活的各项繁杂事务之中,于踏实创作的手艺人来说,生活的重心依旧是忙碌之后的静心创作。从劳惠然老师身上,我们能看到那种温和而坚定的从容不迫的气质,用她的话来说,便是“对万事万物都看得清淡些”。纵使这个世界熙熙攘攘又纷纷扰扰,也能在潮起潮落的岁月间坚守人生的坐标和内心的根基,不为浮华的名利而扰乱心神。这何尝不是人生的智慧和令人向往的境界呢?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绣布上的花鸟从丝丝缕缕的绣线缠缚之中破空而生,千年前婉转的音韵仍然盘旋于耳边,它们化作新世代的清风和细雨,在灵巧的指尖绕出万般缱绻柔情。
而从前那个劳村绣架下仰头看着针线翻飞的女孩,在我们回过头望去时,依旧静静地站在小店旁,一如她数十年来站在广绣身旁,从不改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