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南方杂志社(南方党建智库)发起了
主题为“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第三届广东基层党建创新案例遴选交流活动
经过层层审核筛选,我校《以学铸魂创模式 以学促干建新功——人文与传播学院 网络传播学院(合署)暑期社会实践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走在前列》在700个案例征集中脱颖而出,获评全省综合类案例“全省精品案例奖”(仅16项)。
背景
6月20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广州召开,提出“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强调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为了响应省委“1310”具体部署、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人文与传播学院 网络传播学院组建由50名青年教师和“00 后”大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发挥学校和省委网信办办校共建网络传播学院作用,赴惠州市博罗县开展“网络强村”试点工作,探索“政府+高校+镇村+媒体”网络强村新模式。
1.揭开面纱 盘活资源
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
以村史记录为“落针点”,绣出一幅鲜明生动的“乡村文化发展图”。师生实践团队深入惠州市博罗县福田镇徐田村,循着“以文塑旅,以旅促产业”的发展理念,积极盘活徐田村村史故事等“沉睡”资源,揭开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的面纱。
【师生团队到博罗县文联查找资料】
如何让村史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走访县、镇、村各类纪念馆、档案馆、党史研究室、特色人文风貌等24处,查阅文献资料58万余字,并对村镇干部、乡贤、普通村民、返乡新农人开展多次访谈,每一处、每一物、每一人,都是村史的一页纸。实践团队全面整理村史故事,理清发展脉络,并指导徐田村开展村史修撰工作,用行动擦亮乡村文旅招牌。
【师生团队到博罗县委党校党史研究室查找资料】
“第一次有老师带着同学们来这里帮我们村做推广,受老师们的启发,我真的很想成为我们村的一个网红,可以推广我们徐田村的特色。”面对镜头,人人都是讲述乡村好故事、传播乡村好风尚的主角。为提炼乡村文化内涵,实践团队拍摄制作了多条以乡村振兴故事和古村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系列短视频。当乡言乡语遇上乡村乡情,再加上恰如其分的数字传播手段,历史古村披上了新时代生动活力的新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将徐田乡村美景与徐田村村史“搬”到线上,是实践团队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的创新举措。创新打造乡村文化消费场景,整合乡村文化资源,留住历史,留住文化,更是留住游客,推动徐田村文旅产业长远发展。师生们携手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中走出了“徐田步伐”。
2.聚焦乡村善治,
推动乡风文明数字化表达
如何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实践团队提交了一份高分“答卷”。首先提炼乡村治理“六力聚合”新路子,创新推进传统文化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凝聚力;融入全心全意为民服务、集结乡村治理支持力;融入家风村风民风建设、推进乡风文明聚合力;融入村民矛盾纠纷调处、发掘乡村德治浸润力;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汇聚生态宜居向心力;融入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等六方面经验做法。
其次弘扬优良家风村风民风。实践团队制作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品《文以载道,以文兴村》和数字纪实片《走进古韵车村,探寻乡村善治“密码”》,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组织 35 名当地青少年开展“五彩车村·梦想与风同行”文化共建活动,宣传优秀传统乡风民约助力乡村治理的典型案例,大力弘扬车村孝道文化。
【师生团队为车村制作的AIGC作品】
同时,探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实践团队举办“提升网络素养 助力乡村发展”主题交流会,邀请相关镇村干部、村民、企业代表等交流智慧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经验,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村民提供触手可及的普法教育、法律咨询和远程调解等服务。实践团队多措并举,数字化赋能乡风建设,把握乡村善治“密码”,开启乡风文明数字化表达大门。
3.加大宣传 技能培训
聚焦做好“土特产”文章
聚焦做好“土特产”文章,师生实践团队发挥网络传播优势,以数字化支撑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共同绘就热气腾腾、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师生团队在观音阁镇柠檬园进行实践调研拍摄】
从网红青年教师“青椒姐姐”到外国留学生,从系列短视频到微纪录片,观音阁的故事,似乎永远说不完。实践团队积极利用社交平台的推广作用,紧紧围绕“观音阁镇”,以创新的视觉元素和青年网民喜闻乐见的体验方式,激发“镇能量”,有效提升观音阁镇“全网能见度”。
“参加完培训后,我对借助自媒体宣传产品充满了信心。”博罗县非遗小吃“德源楼饼家”的传承人如是说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让“土特产”活起来、走出去,必先适应市场、提高本领。实践团队邀请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咨询专家,先后开展4场电商直播和短视频拍摄技巧专题培训,全面提升村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帮助村民抓住“数字化”的东风,坐上乡村振兴的时代快车。
【“青椒姐姐”在观音阁镇开展短视频理论培训授课】
培肥营商土壤,在乡村沃土中打造乡村振兴新业态。从普通村民摇身一变为网络文旅主播,通过网络,观音阁镇蓝莓、柠檬等特色农产品以及民宿、非遗等文旅资源走出乡村、跨越山海、融入市场,全镇上下一心打造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推动乡村振兴多样化发展。
4.走进田野,让师生做新时代的
记录者、见证者和传播者
青年师生走出校门、走进农村,近距离聆听记录农业、农村、农民创新发展故事,切实感受党的富民政策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在贴近国情、社情、民情中创作更受大众喜闻乐见的实践作品,对于青年学子而言意义深远。
参加实践的学生蔡欣彤深有感触,她说:“在网络上,被看见是一种力量,乡村如何注入这股力量,是要有人去引进来的。作为大学生,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我们是可以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我只有实地来过这里,才能够写出我的答案”。来自中国香港的“村史记录与乡村价值提升”实践团队学生黄淇睿表示:“和我印象中的乡村完全不一样,就是特别干净,有一些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物也保护得非常好”。
【学子们采访泰美镇车村村干部】
在这些成绩背后
是学校和人文(网传)学院的积极谋划部署
是一套多方协同、落实有利、行之有效
的“百千万工程”落地模式
做法与经过
1.党建带团建,
引导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大舞台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郑贤操、罗贤甲等学校领导多次赴社会实践现场指导,人文与传播学院 网络传播学院党委全力谋划、积极部署,坚持以党建带团建,组织谋划布局社会实践新模式,结合网络强国、网络强省建设,强化“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建设,引导青年师生投身广阔的乡村振兴“大思政实践课堂”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开拓创新,
探索网络强村新模式
学校积极探索“政府-高校-镇村-媒体”新模式,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实施新模式。通过学校支持、学院执行、省市县镇村多级联动、媒体助力与传播等方式,构建起多方参与、协同配合的网络强村新模式。多支青年团队协同作战为一个县(镇村)集中提供“百千万工程”系统包,分四个项目从村史出发,聚焦当代,对历史、文化、经济、商业等各方面实施价值提升。
学院共组建各级各类项目共58个,编织成“百千万工程”网络。探索“政府+高校+镇村+媒体”融合推动网络强村新模式。其中,2支队伍入选全国重点团队,6支入选省级重点团队,21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成功结对。
3.聚焦成果产出与转化,
创新打造“星计划”项目
人文与传播学院 网络传播学院首次设计打造了“星计划”项目,对项目选题、孵化升级规则和成果提升转化提升等重要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发挥网络传播学院的学科特点和优势,学院发布选题,师生揭榜,专家遴选,遴选20项高质量项目进行立项、资助、孵化。参与社会实践学生292人(占全院人数17.12%),参与指导老师30人。
同时,在选题上,结合时代内涵和学科专业特色,制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广东的实践、乡村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粤港澳台侨青年文化交流等十大选题。有效提升观音阁镇的“全网能见度”推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星计划”:1个核心、5个阶段、3次激励、6大产出】
4.以传播力和影响力为检验,
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师生实践模式被广泛传播并获高度认可。活动受到南方+、南方农村报、中国青年报、人民号等平台广泛宣传报道,县区级及以上媒体报道达170篇,省级及以上媒体报道达106篇,社会影响力显著。
乡风文明植沃土,数字赋能绘宏图
多方参与、落实有力、行之有效
的网络强村新模式
让师生成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者、创新者、见证者
振兴乡村,我们广财人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