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出版学院师生赴澳门科技大学参加第三届国际中文教育南方论坛

发布者:区健求发布时间:2024-12-09浏览次数:11


      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中文教育体系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创新发展,澳门科技大学于20241129日至20241130日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国际中文教育南方论坛。此次论坛以“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襄盛举。

 

大合影

 

      作为此次论坛的重要参与者,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出版学院徐望驾教授、李立林副教授、向柠副教授、张博博士、学生张钰宸受邀前往澳门科技大学参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这五名师生不仅代表了我校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研究实力,更在论坛中展示了广东财经大学师生的风采。

 

参会师生合影

 

      徐望驾教授作了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空间语言治理模型算法研究》的报告。报告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网络空间语言治理带来了新机遇与挑战。徐望驾教授详细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并探讨了其在网络空间语言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他提出,该技术有助于提升网络语言环境的健康度,但也面临技术瓶颈和治理难题。为应对这些问题,徐教授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技术治理策略,旨在构建科学、高效、智能的网络空间语言治理模型算法。这些策略旨在实现对网络语言的精准识别、有效监管和积极引导,为未来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徐望驾教授作会议报告

 

      李立林副教授作了题为《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化与差异化探索一以广东财经大学为例》的主题报告。探索了广东财经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的特色化与差异化。在“一带一路”和人工智能背景下,该校作为大湾区唯一财经类高校拥有该硕士点,依托优势资源,构建了“中文+财经+传播”模式。具体措施包括增设特色课程与教材、加强实践教学与平台建设、建立境外及国际学校实践基地,以及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旨在培养具备多语种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财经知识的新文科应用型人才,满足复合型语言人才需求。

 

李立林副教授作会议报告

 

      张博博士作了题为《极性述补结构“V/A透”的组配规律与语义认知》的主题报告。张博博士重点介绍了结果补语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随着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发展和逐步深入,迫切需要汉语语言事实的规律性发掘和精细化研究作为支撑。“动-补”组合的合法性是由其语义适配性决定的,只有通过显性的句法组合规律才能进一步揭示其隐性的语义组合规律,从而揭示不同组合类型在语义层面以及情态层面的特征与差异。


张博博士作会议报告

 

      学生张钰宸作了《迷因理论视域下中文网络“梗”传播现象研究》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基于迷因理论来研究中文网络“梗”的传播现象及规制,分析其对社会文化、沟通交流、个体心理的影响,探讨正面效应与潜在风险,提出规制策略,旨在促进“梗”文化健康发展,助力国际中文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

 

学生张钰宸作会议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论坛中,我校学生张钰宸在“第三届国际中文教育南方论坛”研究生优秀论文竞赛中荣获了优秀奖。这一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导师童雯霞老师的悉心修改和专业指导,不仅是对张钰宸个人学术能力的肯定,更是对我校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教育质量以及导师团队专业指导能力的双重认可。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广东财经大学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更让我们看到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美好前景。我们坚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引领下,国际中文教育将迎来更加繁荣和发展的新篇章。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东财经大学将继续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文教育人才,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共同书写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编辑 | 宣传部 连冰茵

一审 | 张博

二审 | 陈天赐

三审 | 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