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我院举办“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讲座

发布者:干熙发布时间:2025-06-19浏览次数:16

       2025617日下午,学院线上举办了一场题为“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的讲座,主讲人系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语言学会理事长崔希亮教授。讲座由中国语言文学系副主任李立林老师主持,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点师生们聆听了本次讲座。

       崔希亮教授从人工智能介绍、机遇与挑战、科学研究范式的嬗变、大语言模型能力测试、人工智能与国际中文教育五个方面展开讲授。

       崔希亮教授首先介绍了GPT-4 TurboGPT-4oDeepseek这三个大语言模型及其应用,指出其分别在接受输入、语言处理和算法上展现出不同的优势。接着他提出了人工智能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强调学习者需要保持自主学习的创造性。 


       在研究范式的嬗变方面,崔希亮教授介绍了科学研究范式发展的五个历程,并指出基于神经网络模拟的第五范式已经出现,还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局限。接着崔希亮教授讲授了大语言模型的能力测试,结合具体例子指出大模型在语言理解中具有刻板印象,在谜语、歧义、双关、虚词的理解以及推理能力等方面仍不如人类。

       最后,崔希亮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与影响,指出AI工具的介入为教师带来更便捷的教学体验,但同时也会影响到教师的地位。在技术替代的过程中,目前正处于人机并用的时代,人工智能在个性化教学路径、即时生成课文、在线测试乃至全球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都展示出了其独有的优势,AI技术塑造了国际中文教育的新形态,作为学生或教师,我们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崔希亮教授强调学科交叉和融合是语言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需要研究人工智能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讲座尾声,崔希亮教授与中国语言文学系师生们针对国际中文教育教师核心素养、语料资源库、人工智能在论文写作的实际运用等具体问题展开了多轮讨论。

       人工智能是硕士生学习中无法避开的话题,师生们通过聆听讲座、参与讨论,对国际中文教育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