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日子。45载砥砺前行,深圳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成长为中国创新的前沿阵地,这份创新与融合的精神也吹进了校园。为帮助低年级学生拓宽视野增进对人工智能与内容科技的理解,这一天,学院党委副书记陈丹妮、辅导员吴伟仪与黄少芬赴深圳组织2025级本科新生代表前往学院实习实践基地——深圳三二数字内容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企业参访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引导低年级学生提前接触前沿行业,思考个人职业规划,为大学生活奠定实践基础。
走进AICG前沿:感受技术驱动的创新脉搏

活动伊始,公司负责人、我院优秀校友施晴曼对师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详细介绍了三二数字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CG)领域的探索与成果,并分享了企业如何运用AICG工具(如文案、图片、视频生成等)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创作效率,展现了人机协同的现代化工作模式。她谈到公司将项目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引进校园,通过讲座、工作坊等形式与学校展开合作,形成了从“产业实践”到“教学反哺”再到“灵感启发”的产学研一体化良性循环。这正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创新生态在微观层面的生动体现。
作品展示与思维碰撞:探讨人与AI的共创未来
在座谈环节,施晴曼以几组风格鲜明的AICG作品为例,引发了同学们关于学科融合与人才定义的思考,通过兼具文化底蕴与科技张力的创作,生动呈现了跨界协作所迸发的创新能量。在随后的交流中,同学们就专业学习、技术应用、未来就业等话题踊跃提问。针对“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更适合AICG”的疑问,她以实际案例解答:“我们更需要的是复合型、学科融合的人才。”同时,她鼓励低年级同学,要珍惜大学时光,多去实践和尝试,但不要盲目,要带着目的去做事,在广泛体验中找到真正的热爱,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此次参访,不仅是一次行业认知的启蒙,更是一次深刻的职业规划现场教学。学院组织低年级学生走入深圳的创新企业,正是希望他们将这种精神内化为成长的动力。在这片创新的土壤上,提前锚定自己的坐标,以开阔的视野和扎实的实践,书写属于自己的、与时代发展同频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