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我院举办“学位论文写作:动机与行动、材料与创新、章法与打磨”讲座

发布者:干熙发布时间:2025-06-09浏览次数:10

202566日下午,学院在广州校区乐学楼214举办了一场题为学位论文写作:动机与行动、材料与创新、章法与打磨的讲座,主讲人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李泉教授。讲座由中国语言文学系副主任李立林副教授主持,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出版学院副院长张琼教授致欢迎辞并介绍了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授权点相关情况,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授权点师生代表聆听了讲座。


李泉教授从学位论文写作的动机与行动、材料与创新、章法与打磨三个方面展开讲授。

李泉教授指出学位论文写作根本上是一个写作动机强弱的问题,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生应在强烈的内在动机基础上开始行动,以期产出优秀的论文。李泉教授详细阐述了如何行动:读书、读文章和思考。读书读文章要多读多看,至少在感兴趣的一两个方向上全面掌握相关信息,还要广泛阅读,浏览相关领域的文献,了解学术界都在关注哪些问题。在阅读时要有反思和批判精神,要批判地读书,要读经典,要有策略,更需要的是抗干扰。



接着,李泉教授结合个人经历,分享了论文写作中材料与创新的重要性。他指出写论文最重要的是材料丰富、例证有力,论文根本要求是“新”,所谓新意,就是揭示出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发现前人未发现的问题,讲出别人没有讲过的观点,创造之前没有的概念和知识体系,纠正或补充既往的认知、观点和结论。做到“新”必须材料可靠、理论和方法得当乃至新颖,更要论证严密、论述充分、令人信服,强调写作过程中反复思考这篇论文选题是否新颖,其中有多少新观点、新结论和新道理。


针对章法与打磨,李泉教授将其定位为撰写符合学术规范的论文的基本要求。他详细阐释了从语言表达、逻辑结构到编写摘要、文献引用的规范性要点。李泉教授揭示了反复修改与打磨的深层价值:这不仅是完善形式,更是淬炼思维的过程,观点的提炼、论证和论文整体水平的提升是在修改和打磨的过程中实现的。


李泉教授还就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进行了分享,指出指导教师应该扮演学生论文写作的督导者、质疑者、指点者的角色,使学生感到有压力更要有信心。讲座尾声,李泉教授与出席教师针对论文选题、研究方法、阅读书目等具体问题展开了多轮讨论。

学位论文写作是硕士生培养的核心环节,师生们通过聆听讲座、参与讨论,对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与指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