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基孔肯雅热,共筑健康防线 ——人文学院健康防护指南

发布者:干熙发布时间:2025-08-19浏览次数:10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夏末秋初,蚊虫依然活跃,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控不容忽视。为了让大家以健康的状态投入新学期的学习与生活,学院特别整理了这份预防指南,助力每一位师生筑牢健康防线。

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早于 1952 年在非洲被发现。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100 个国家报告了该病病例,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美洲、非洲和东南亚部分地区)广泛流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该病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潜伏期为 1  12 天,通常为 3  7 天。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主要流行于夏季和秋季,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 7 天内具有传染性。

图片

图片

二、怎么预防基孔肯雅热?

在打包行李时,除了课本和衣物,这些与健康息息相关的 “开学必备品 “小习惯千万不可忽视 —— 毕竟,以健康的姿态开启校园生活,才是迎接新学期的最佳方式。

01、行李里,备好 “防蚊神器

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常在夏秋季活跃,而宿舍作为日常起居的 “小天地,防蚊第一步就是从 “物理隔离做起。

透明蚊帐:选一款透气的透明蚊帐,既能挡住 “花斑蚊(传播基孔肯雅热的伊蚊),又方便观察帐内情况,睡前检查一下,蚊虫休想 “潜伏

驱蚊小装备:便携电蚊拍、无味蚊香片(宿舍可用款)、正规品牌驱蚊液,放在书包或抽屉里,关键时刻能 “救急

 

02、到校后,给宿舍来个 “大扫除

久未入住的宿舍,角落可能藏着积水或杂物,这可是蚊虫滋生的 “温床。开学第一周,花 1 小时做这些事:

清积水:倒空花盆托盘、饮水机接水盘的积水,水生植物(如果带了的话)记得 3-5 天换一次水,不给蚊子 “产卵机会

理杂物:过期的零食、堆积的纸箱及时清理,保持桌面和地面干燥,蚊虫自然 “不登门

通通风:每天开窗透气半小时,让新鲜空气赶走潮湿,宿舍环境更清爽~

 

03、出行在外,注意 “防叮咬细节

开学报到、逛校园时,户外难免遇到蚊虫,尤其清晨和傍晚是伊蚊活跃时段,做好防护少烦恼:

穿长袖衬衫和长裤,尽量选择浅色衣物(蚊虫对深色更敏感);

暴露的皮肤涂一点驱蚊液(认准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的正规产品);

路过草丛、树荫、湖边时,快速通过不逗留,减少被叮咬的可能。

三、健康监测与及时就医


关注自身健康:师生员工特别是近期有疫情发生地旅居史或接触史的人员,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警惕症状:一旦出现突发高热(>39℃)、剧烈关节疼痛/肿胀、皮疹、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切勿自行服药拖延。

立即就医:

🔼第一时间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裤防止再被蚊子叮咬。

🔼立即前往校门诊部就诊或直接前往社区医院、校外医院就诊。

🔼主动、如实告知医生:发病前2周内的旅行史、蚊虫叮咬史、校内活动轨迹和可能的接触史。

🔼配合校门诊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如需转诊与隔离观察,请听从医护人员安排。

 

图片


四、开学前特别提醒与倡议

 

减少非必要外出:暑假期间,请师生尽量减少前往疫情发生地及周边区域。如确需前往,务必采取更严格的防蚊措施。

返程人员请注意:从疫情地区返回校园后,14天内要特别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做好防蚊措施(避免成为传染源),一旦出现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行程。

信息畅通:请师生保持通信畅通,留意学校官方平台发布的最新疫情信息和防控要求。

人人有责:校园防控需要每一位师生的参与和努力。请互相提醒,共同监督,落实各项防蚊灭蚊措施,守护自己,也守护校园健康安全。防控基孔肯雅热,刻不容缓。

 

新学期的期待,藏在每一份细致的准备里。从打包蚊帐到清理积水,从出行防护到关注身体信号,这些小事都是在为健康 “加分。愿大家带着满满的活力进校园,平平安安开启新旅程,我们校园见呀!